一生戎装,万般豪情。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李嘉杨的部队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二位退役大学士兵——张天乐的军旅生活,感受他的军旅风采吧!
个人简介:
张天乐,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陆军某旅“杨根思连”,2022年至2024年入伍。服役期间在连队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所在单位被评为中央军委“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2023年底立个人“战备嘉奖”一次。退伍后加入我校国防教育服务中心,担任训练部副部长。今年九月,担任我校2024年本科生学生军训教官总队长。现为文法学院2022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
于他而言,军营的经历一直点缀着他每一段旅途。
军旅的向往,是永不褪色的梦想
高中时期的张天乐就已经对军队有所向往。渴望披上军装,报效祖国的心在逐渐具象化。进入大学后,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张天乐也并未将那份对军旅的热爱抛诸脑后,心中那份对国防事业的执着却愈发强烈。当征兵季到来时,他义不容辞地选择了报名参军,为那个年少时的梦想,付诸于行动。为那个年少时的热血,增添一抹橄榄绿。
军旅的行进,是循序渐进的成长
“杨根思连”这个荣誉连队的名字在张天乐的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是连队传承至今的连魂,来自新中国首位特级英雄、他的老连长——杨根思。1950年,在冰雪长津湖畔,阻击美陆战第1师的小高岭战斗中,他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抱起炸药包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在“杨根思连”,张天乐不仅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深刻的洗礼。连队的光荣传统和英雄事迹深深感染着他,让他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连魂的传承,凝聚于第一次武装三公里成绩满分之后,存在于在泥地里摸爬滚打之中,寄托于星辰大海下的哨位上。2023年的凌晨三点在福建站岗的日子他久久不能忘怀。在那段日子里,不苦是骗人的,但当他看见海岸对面的万家灯火,背后的锦绣河山时,他知道在这些无人知晓的日子里,山知晓,河懂得。他无悔于青春所做的决定,青春就是这抹中国红,青春就是这抹橄榄绿。军旅教会了他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在面对挑战时勇往直前。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体魄,更塑造了他的品格,使他在军旅生涯中逐渐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
校园的重返,是新旅途的开始
校园的重返,无疑又是一次次挑战。环境、学习、课业上的压力,接踵而至。面对这些挑战,张天乐并未退缩,而是以军人的坚韧和毅力,迎难而上。他深知,重返校园不仅是知识的回归,更是人生新阶段的起点。课堂上,他专注听讲,做好笔记;课后,他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完成作业。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各类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鼓励大家积极参军报国。脱去军装,重返校园,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信仰。他时常用“三个不相信”激励自己赓续英雄血脉,继续书写荣光,向着新的胜利奋勇冲锋。在新的旅途中,“杨根思连”的故事将跟随他,“杨根思连”的精神将贯彻他始终。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当这首《英雄儿女》再次唱起的时候,那个关于“杨根思连”的故事会再次被显现,那个关于站岗少年的故事再次被勾勒。即使离开了军营,那段与战友们一起训练的日子不会忘,那段伴着夕阳短暂休息的日子不会忘,那段与班长走过的日子不会忘……踏入军营的那一刻,是与过去自己的告别,也是与新自己的相拥。
于参军而言,学长想说:
“想去参军,可以在体能训练方面早做准备,在部队里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上级,尊重战友,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穿军装,就干军人该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