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烽火记忆青春同行⑧|“满绣丹青,烽火织心”实践团队:隐秘足迹下的不朽信仰

发布日期:2025-08-08    作者:     来源:     点击:

引言:探访六大旧址,重温滚烫初心

中共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境外召开的代表大会,也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绥芬河市作为红色国际通道核心枢纽,承担了代表赴会的重要历史使命。2025年7月15日,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满绣丹青,烽火织心”实践团队抵达绥芬河市,满怀崇敬的心情走进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学习红色历史,践行初心使命。

第一篇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暖光灯下的展柜里,数不尽的泛黄文件、实物史料都在无声诉说着那个发生在1928年的故事,勾勒出当年革命低潮期的复杂政治格局。这些革命文物如同时光的锚点,让队员们触摸到历史转折前夜的沉重脉搏,更理解了为何一场跨越国境的会议,会成为彼时中国革命的迫切需要。

第二篇章:银色别墅的燎原星火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莫斯科近郊“银色别墅”的灯光穿透了中国革命的至暗时刻。140多名中共代表冒着生命危险,在绥芬河国境线的风雪中辗转月余,秘密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正是这次会议,在大革命失败的血泊中,明确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判断,确立了“积蓄力量而非盲目暴动”的中心工作,为飘摇的革命火种找到了方向。

第三篇章:泛黄纸页上的革命火种

瞿秋白在六大会议上8万字多字的书面报告与9个小时的口头报告在今日看来依旧字字珠玑,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清醒与担当,是黑暗年代里穿透迷雾的思想光芒。这不禁让队员们想道:6年后,杨靖宇将军在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到,“南满抗日游击战需与全国革命形势相呼应”。跨越时空的战略共鸣让历史脉络逐渐清晰,队员们仿佛看到了密林深处抗联战士的身影,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在林海雪原中点亮并守护中共六大以来的革命火种。

第四篇章:永不熄灭的薪火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十分珍视中共六大这个历史事件”。馆中泛黄的代表签名、斑驳的旧照片,无不诉说着近百年前的艰难与坚定。中共六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指明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总结了经验教训,为党和革命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提醒着我们,清醒判断与踏实行动,永远是前行的基石。

尾声:迎接每一个崭新的黎明

参观的最后,鲜红的入党誓词在展厅尽头铺开。回望历程,从国内形势的凝重,到会议召开的求索,再到代表回国的艰险,每一步都印证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如今,中俄边境的铁轨上早已没有硝烟,取而代之的是和平与发展的乐章。这次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和对精神的升华。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始终铭记历史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扛起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