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索伦万象溯痕解密实践小队选取莫力达瓦达斡尔族民族博物馆作为调研地点。作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展示平台,其馆藏体系与展陈设计为实践团队开展民族文化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与场景支撑。
历史文化展厅
历史文化展厅以时间为轴线,构建起涵盖达斡尔族远古起源、历代迁徙及民族交融过程的系统性叙事框架。展陈序列通过实物与文献组合,呈现该民族发展脉络:远古至近代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等实物遗存,与记载民族活动的文献资料相互印证,既体现了先民适应自然、改造环境的实践智慧,也反映出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持续发展能力。
民俗文物展厅
古老的“达日德”摇篮,以桦木为架、兽皮为衬,结构贴合婴幼儿生长需求,承载着育儿护幼的温情。达斡尔族民族服饰,男子着立领短衫配皮裤,女子穿右衽长袍缀彩边,面料多选棉布与兽皮,冬用厚皮御寒,夏取薄布透气,款式适应游牧与农耕劳作。绚丽的服饰刺绣,以动植物纹样为主体,采用平绣、盘绣技法,纹样寓意族群标识与自然崇拜,彰显手工巧思。饮食起居用具中,柳编容器、铜制炊具、毛皮褥垫,依地域气候特性设计,材质选取与制作工艺适配日常劳作与寒地生存,凝结对生活的切实热爱。这类物品在日常使用的烟火气中,体现实用功能与文化符号的统一,透出民族生活智慧与精神传承的不凡底蕴。
知青文化展厅
知青文化展厅留存特殊年代的青春印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民族博物馆藏老照片、旧农具与泛黄书信,系统呈现时代记忆。老照片含集体劳动合影、田间小憩抓拍,记录青年参与垦荒拓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场;旧农具涵盖农耕用的铁犁、收割用的镰刀,以及适应当地地貌的特殊工具,磨损的刃口、修补的痕迹印证持续劳作;泛黄书信含工作汇报、家书,内容涉及作物种植技术交流、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土地的承诺。这些都完整诉说特殊年代青年与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以及在生产建设中践行的责任担当。
曲棍球展厅
曲棍球展厅里洋溢着“曲棍球之乡”的活力。莫力达瓦达斡尔族民族博物馆藏木质球棍、皮革球、奖杯证书与赛场照片,完整呈现这项运动的发展轨迹。木质球棍含不同时期的手工制品,早期以桦木为料,后期融入改良工艺;皮革球从原始兽皮缝制到现代橡胶内胆结构,体现制作技术演进。奖杯证书涵盖地方赛事、全国竞赛的荣誉标识,赛场照片记录训练场景、夺冠瞬间。这些展品印证运动历程,彰显拼搏精神,同时反映这项运动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文化传承与精神展现的核心载体。
民族团结厅
民族团结厅讲述着各民族交融共生的动人篇章。莫力达瓦达斡尔族民族博物馆馆藏的文物、影像,系统记录民族交往历程。文物含多民族共用的生产工具、互赠的生活用品,如汉族铁匠为达斡尔族打造的农具、蒙古族与达斡尔族交换的皮毛制品;影像涵盖不同民族共同劳作、节庆聚会的场景,标注时间与地点。这些实物与画面定格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瞬间,直接印证多民族同心筑梦的历史实践,成为民族交融的鲜活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