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烽火记忆青春同行⑨ | “满绣丹青,烽火织心”实践团队:从林中密营到英雄丰碑的坚守

发布日期:2025-08-11    作者:     来源:     点击:

引言:于密林深处,触摸抗联烽火

下城子镇曾是中国共产党在吉东地区抗日的领导机关所在地,因此,孤榆树村也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活动区域。2025年7月16日,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满绣丹青,烽火织心”实践团队抵达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下城子镇孤榆树村,探寻一段深藏于古榆年轮中的英雄史诗。

实践团队队员与孤榆树村党支部书记合影

第一篇章:古榆无言,岁月有痕

在李范五故居前,队员们仿佛看到了那个1932年冬天顶风冒雪返回家乡的青年,他以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创建反日同盟会(后改反日会),建立党团组织,在日寇铁蹄下点燃了抗日星火,这位未来的吉东特委代理书记,用行动诠释了知识青年勇赴国难的担当。在田家大院里,队员们认识了东北抗联职务最高的女干部——田仲樵,她19岁便以田家大院为据点开辟国际红色交通线,三度被捕仍坚贞不屈,风雪中传递情报的身影,澡堂密室内召开的省委会议,都是隐蔽战线上惊心动魄的注脚。

村内依托抗联旧居打造了东北抗联历史纪念馆,馆内每一件静默的文物,都在无声地提醒着后人:今日的和平与安宁,是先烈们用生命刺破黑暗换来的黎明。

共产国际交通联络站——浴和泉澡堂

李范五同志劳作照片

第二篇章:林中密营,新绿吐露

在孤榆树村,队员们穿上粗布衣,扎上绑腿带,踏上了那条通往光明与胜利的道路。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仿佛踩在了革命先辈的脚印中,碎石硌着鞋底的痛感混着他们踏过深雪的咯吱声,每一步都踩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执着。站在山中的老榆树下,还依稀能辨认出五角星的痕迹,伸手触碰这粗糙的木纹,仿佛抚摸着先辈们那冰冷却充满力量的手掌。蹲在地窨子遗址的土坑边,仿佛看到了先辈们用雪水拌炒面的清苦,昏暗光线下,他们眼里的星火熠熠生辉。

队员们“重走抗联路”

第三篇章:根植历史,心向未来

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孤榆树村又焕发了新的活力。2017年开始,穆棱市全力打造孤榆树抗联密营教育基地,孤榆树开发红色旅游建设偏僻山村的经验被《人民日报》刊发,这个小村庄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弘扬革命精神,促进农村发展的样板村庄。

如今的孤榆树村,不仅能从密营遗址里触摸历史,还能在“军民大食堂”里尝尝当年的炒面,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听返乡青年讲红色传承故事,让红色基因被转化为发展动能,浇灌出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

孤榆树村村民用谷物“画”出的画

孤榆树村现在的村容村貌

尾声:烽火淬魂,沃土生春

村党支部书记齐晓东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我现在正在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宣传孤榆树,就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多来我们村走走看看,多给我们村的发展提提意见。只要能让孤榆树的故事传得更远,让更多人记得那段历史,让村民们替革命先辈过上好日子,我们啥都愿意试。”

当历史的烽烟沉淀为滋养沃土的养分,当先辈的信仰化作砥砺前行的力量,这个村庄便拥有了生生不息的灵魂。古榆树下,记忆从未褪色,奋斗从未止步,红色的根脉深深扎进沃土,支撑起枝繁叶茂的明天。

队员们学习抗联历史

实践团队队员采访孤榆树村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