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烽火记忆青春同行⑪ | “满绣丹青,烽火织心”实践团队:林海雪原间的红色年轮

发布日期:2025-08-13    作者:     来源:     点击:

引言:筚路蓝缕创伟业  

海林市藏在张广才岭的余脉里,这里是《林海雪原》故事的发生地,更是一处嵌在东北大地上的“红色年轮”,每一圈纹路里,都藏着值得细品的历史回响。2025年7月17日,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满绣丹青,烽火织心”实践团队抵达海林市,在百年铁路遗迹与抗联烽火记忆的交织中,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队员们在八女投江广场合影

 第一篇章:寻迹中东铁路,触摸工业文脉

横道河子镇因中东铁路而逐渐发展,这座铁路见证了东北工业文明的萌芽与进步,也亲历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泛黄的铁路图纸、锈迹斑斑的信号灯、老式蒸汽机车模型……博物馆中的老物件们不仅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史,更藏着一段段与烽火岁月相关的故事。在革命时期,随着十月革命思想的传播,以铁路工人、伐木工人为主体的罢工运动在此不断爆发,无数革命物资通过这条铁路得以运输。

如今的铁轨上,高铁呼啸而过,新旧交替间,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汽笛声与新时代的轰鸣声在山谷里交织。

中东铁路博物馆前机车模型

泛黄的铁路图纸原件

第二篇章:七里地——红色基因的传承地

1926年10月,中共北满地委在七里地村吸收8名伐木工人秘密入党,建立了牡丹江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横道河子党支部,从此,星星之火点燃了七里地的革命之光。

走进党史纪念馆,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史资料以及裸眼3D等现代化展示手段,队员们看到了海林地区党组织从建立到发展的艰辛历程,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畏强敌、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所谓“红色政权”从来不是孤立的旗帜,而是无数普通人用真心和热血托举起来的希望。而如今的七里地村,青瓦白墙映着绿水青山,村民们靠发展红色旅游过上了好日子,千千万万平凡的身影依旧在守护历史、创造未来。

队员们学习七里地党支部的诞生与抗争史

横道河子镇现状图

第三篇章:林海中的英雄魂

抗日战争胜利后,革命火种从七里地燃烧到海林的苍山峻岭中。1947年1月,剿匪英雄杨子荣带领5名战士在七里地制定侦察方案,为日后擒获“座山雕”的传奇战绩奠定了基础。这段故事后来也被改编为家喻户晓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走进杨子荣纪念馆,队员们仿佛瞬间被拉回那段风雪弥漫的林海岁月——从参军入伍到深入匪巢,从智斗“座山雕”到壮烈牺牲,每一段故事都让人肃然起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杨子荣的勇气与智慧,早已成为激励一代人直面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动力。

杨子荣纪念堂现状

尾声:矢志建功换新天

从伐木工人手中的第一面党旗,到当代青年制作的数字化档案,红色基因在林海雪原间完成了世纪的传承。这座小城就像一本摊开的书,中东铁路的铁轨刻着“奋斗”,七里地村的炊烟写着“人民”,杨子荣的故事印着“担当”,读罢合上书,那些红色的印记已悄悄融进心里,成为我们走向远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