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烽火记忆青春同行㉑ | “寻文探迹”红色萝北实践团:踏访历史长河,赓续精神血脉

发布日期:2025-08-18    作者:     来源:     点击:

黑龙江省流域博物馆厚重的大门开启,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寻文探迹”红色萝北实践团于2025年7月19日步入其中,在无声的历史长卷前凝神驻足。馆藏无言,却如奔涌暗河,将百年沧桑的深邃力量注入每一位青年心灵。

图 1 团队合影

一、血色淬英魂

1931年“九一八”的炮火撕裂长空,日寇铁蹄踏碎白山黑水;731部队细菌战基地的阴影触目惊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靖宇、赵尚志、冯仲云等抗联英雄以血肉筑起的民族脊梁——在国难面前慨然赴死的决绝,将“勇赴国难、血沃中华”的印记,深深刻进民族精神的河床。

图 2 赵尚志同志的雕像

二、荒原铸丰碑

北大荒拓荒的史诗在此重现:徐雷省长夫妇等万千建设者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豪情战天斗地。滚烫的汗水浸透黑土,曾经的焦土战场在建设者手中蜕变为“北大仓”的万顷良田。硝烟散尽处,金色稻浪翻涌如歌——黑土地上的烽火记忆与丰收图景,在此完成了最震撼人心的精神接力。

图 3 团队跟随讲解员参观

三、万物共潮生

步入自然展区,实践团被生命的壮阔交响所包围。从寒林深处的东北虎,到江流中静卧的鲟鳇鱼标本,万千生灵无言诉说着流域生态的丰饶与珍贵。那条铜色老者般的鲟鳇鱼,曾在黑龙江深处自在游弋,如今与民族的苦难记忆一同陈列于此——自然生灵的坚韧与民族精神的脉动,同为岁月中最珍贵的珍藏。

图 4 动物标本

四、融流聚精神

走出博物馆,江风拂面,眼前奔流的黑龙江水与心中激荡的历史涛声融为一体。从英雄碧血到拓荒热汗,再到万千生灵的生生不息,实践团成员深刻感知:这并非断裂的片段,而是贯穿黑土地的精神长河,在苦难与奋斗的熔炉中奔涌不息。

当鲟鳇鱼标本的玻璃眼瞳映出年轻面庞,七十年前的枪声、三十年前的垦荒号子,皆在此刻获得深沉回响。青年立于历史与当下的交汇点,唯有铭记过往的深沉,珍惜今日的丰饶,方能在时代奔流中接续那永恒的精神薪火。

这黑土地上的精神血脉,从不因江流日夜而枯竭,它将在每一代青年的心灵深处澎湃如初,指引我们走向更壮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