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烽火记忆青春同行㉖ | 调色盘实践小队:梁奔前——誓死不做亡国奴,舍生取义护群众

发布日期:2025-08-22    作者:     来源:     点击:

引言

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彭坡头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浓重氛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革命记忆,每一面墙壁都诉说着英雄壮歌。为了传承烽火记忆,赓续红色文脉,调色盘实践小队走进红色彭坡头,深入了解了一位被展陈在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中的革命英雄——“平遥的刘胡兰”:梁奔前,她的革命事迹从未褪色,泛黄的史料与复原的历史场景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她为人民抛头颅的革命精神。

图为调色盘实践小队在彭坡头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门口合影

图为梁奔前烈士雕像

童年立壮志:甘为信仰付青春

梁奔前(1925—1945),女,原名梁竞一,平遥县襄垣村人。她成长于民族危亡的烽火年代,其父亲是平遥县早期共产党员之一,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小学教员。姐姐梁竞新,参加抗日后投奔延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梁奔前,自幼便接受红色革命精神熏陶。

七七事变的硝烟点燃了她内心的救亡火种,梁奔前积极投身学校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揭露日军侵华罪行。1941年梁奔前参加抗日教师训练班,结业后主动请缨前往仁义、千庄等抗日根据地边缘村庄任教师。为了支援前线抗战,她组织妇女做军鞋,帮助发动群众开展埋地雷、坚壁清野等活动。1943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队伍中一名坚定的青年战士。

图为馆内历史场景复原动画:童年立壮志

被捕三岔口:临辱不降祭山河

1945年2月14日,梁奔前在担任平遥千庄村抗日小学教师期间,在日军会同日伪军蓄谋的一次围捕中,她为设法掩护无辜群众挺身而出,大声喝道:“要共产党我就是,要八路军我知道,不准伤害老百姓!”在敌人的屠刀下,她坚贞不屈、毫不畏惧,仍高呼:“你们能把我烧死,中华儿女是杀不尽的!”日军见威慑无效,下令扒光她的衣服,数九寒天捆在屋顶,要活活冻死她,翻译官渡边龟二郎被其坚贞不屈的精神打动,偷偷用稻草盖到她身上才免于冻死。

次日,日军胁迫她诱骗躲在山后的群众回村,她站在屋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随即被日本军官劈杀。这年,梁奔前烈士才19岁。

图为馆内历史场景复原动画:不畏焚寒辱

横道河子镇现状图

英雄垂千古:烽火记忆代代传

1957年,渡边龟二郎致信中国红十字会访日代表团,怀着敬畏与愧疚的心情回忆了梁奔前烈士的英雄事迹。1964年,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为烈士勒石铭碑,重新安葬。

如今,梁奔前烈士的事迹已成为彭坡头村红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专门设立的“梁奔前事迹展厅”通过史料、场景复原等方式,生动再现了她的革命历程,梁奔前烈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仰令在场队员肃然起敬,团队师生默哀致敬,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图为馆内历史场景复原动画:英雄垂千古

图为东林学子同上一堂纪念革命烈士的思政课

尾声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今天的和平发展来之不易,我们要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斗争、为国捐躯的千千万万个“梁奔前”,铭记他们的浴血奋战,铭记他们的坚定信仰。我们更需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先烈的壮举早已超越时代局限,成为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精神坐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复兴之路上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