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龙江红迹实践团于2025年7月20日前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王嘉文老师带领团队成员们深入探访抗联碑园党性教育基地,聆听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成员们通过实地调研、史料研学等方式,深刻体悟东北抗联将士“以林海为战场”的奋斗精神,决心将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专业学习,争做新时代"红绿相承"的生态文明建设者。
(实践团抗联碑园前合影)
一 抗联碑园:血染林海铸丹心
团队首先来到镜泊湖抗联碑园党性教育基地,深入学习1936年镜泊湖莲花泡战役的壮烈历史。1936年2月,东北抗联第五军在镜泊湖莲花泡伏击日军,以少胜多,毙伤敌百余人。成员们瞻仰了抗联纪念碑,通过电子讲解与碑文,了解了抗联战士在极端恶劣环境下英勇抗击日寇的事迹。
(镜泊湖莲花泡战斗介绍)
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斗,展现了东北抗联将士“以林海雪原为战场、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的革命精神。实践团成员无不动容,在碑园之中立下弘誓:必当薪火相传,以丹心续写红色篇章,让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华。
(团队成员们认真学习碑文内容)
二 红色纪念馆:木屋灯火照初心
团队成员们前往镜泊湖红色记忆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馆内陈列的珍贵史料与历史物件,生动再现了刘少奇同志在此地的工作与生活场景。“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纪念馆结尾墙上的这句烫金箴言,深深打动了每一位成员的心。刘少奇同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与心系人民的崇高情怀,在这一刻显得格外真切。
(红色纪念馆内结语墙上的烫金箴言)
实践团成员认真研读红色纪念馆内的史料,着重学习了刘少奇同志于1961年视察东北林区时作出的重要指示。
1961年盛夏,刘少奇同志心系林业发展,亲率调研组深入东北林区考察。值得东林人自豪的是,当时东北林学院(现东北林业大学)的周重光教授作为核心专家全程参与,与林业部副部长张昭共同为共和国林业建设把脉开方。
(刘少奇同志与东北林学院周重光教授的合影)
作为新时代东林学子,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不仅是共和国领袖的红色足迹,更是东林人“林海铸魂”的生动写照。从周重光教授踏查林区的身影,到如今东林人“扎根黑土、守护青山”的坚守。红色信仰与绿色使命在这里交融,我们必将传承这份“林脉担当”,让党旗飘扬处,尽是绿水青山!
三 木屋讲堂:绿色丹青续华章
随后,实践团来到少奇木屋。这座质朴的木屋曾是刘少奇同志的居住之所,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走访,进一步体悟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
(少奇木屋的卧室)
“我们要充分利用森林资源,要做到充分利用,就要教育我们的职工珍惜林区的一草一木,树立大材大用、小材小用、物尽其用的思想。……我们要开源节流,要惜木如金啊!”这是刘少奇同志在视察黑龙江省林区期间,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内容。
通过学习,实践团成员深刻领会到刘少奇同志提出的“林业建设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他对林业工人生产生活状况的高度重视与深切关怀。
(刘少奇同志的题词)
作为东林学子,应认识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林业发展方面所展现出的长远战略眼光。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积极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林区精神,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自觉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让红色基因在祖国的绿水青山之间持续传承、生生不息!
四 红绿交响:东林青春绘新篇
在这片镌刻着抗联热血的黑土地上,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龙江红迹实践团以脚步丈量历史,以心灵感悟精神。镜泊湖的青山绿水,既是革命先辈战斗过的红色沃土,更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阵地。作为东林学子,她们深知: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红色江山的永恒底色;传承抗联精神,就是传承绿色文明的东林担当。她们将以红色基因铸魂,以绿色发展为任,让青春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真正做到“红”心向党、“绿”绘山河!
(团队成员在镜泊湖红色纪念馆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