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烽火记忆青春同行㊶ | 龙江红迹实践团:照片背后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5-08-31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历史的尘埃中,每一段故事都承载着一段不容忘却的记忆。近日,龙江红迹实践团在实践过程中将见闻记录并挖掘其背后故事,照片背后的故事无不揭示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勇气、牺牲与不屈精神。

(图为中共满洲省委纪念馆旧址的壁炉)

位于哈尔滨的中共满洲省委纪念馆旧址内,一个看似普通的壁炉静静矗立。然而,在抗战期间,它却肩负着特殊使命——一旦情况危急,这里将立刻销毁无数机密文件,保护同志安全和组织机密。这座壁炉见证了地下工作者在国家危难时的智慧与坚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的重要历史见证。

(图为东北烈士纪念馆赵一曼画像)

东北烈士纪念馆内,赵一曼女士的画像令人肃然起敬。这位抗日英雄在英勇就义前,留给儿子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希望你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字字泣血,展现了革命者为国家舍小家的崇高情怀,至今读来仍令人心中震撼不已。

(图为八女投江纪念碑)

牡丹江畔的八女投江纪念碑,定格了八名女战士反击敌人,挽臂踏入滔天浊浪的瞬间。1938年,为掩护部队突围,她们在弹尽粮绝后毅然步入冰冷江水,壮烈殉国。她们是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的牺牲诠释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和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成为抗战史上永恒的丰碑。

(图为鸡西市鸡东县新华村红灯记街区)

鸡东县新华村的“红灯记街区”,以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一家的故事为背景,再现了东北人民与日寇斗争的英勇故事。李玉和一家三代虽无血缘,却因革命信仰凝聚成钢铁般的“家庭”,他们传递的不仅是密电码,更是民族不屈的精神火种。叛徒出卖、日寇围剿,都无法撼动革命者的意志——这正是千千万万反法西斯战士的缩影。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他们的信念跨越时空,依然滚烫。

(图为鸡西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中的炼人炉)

鸡西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中,有一座见证了侵华日军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的炼人炉。陈列馆详细记录了日军为掠夺资源,强迫中国百姓在煤矿中进行非人劳动,实施毫无人性的暴行。在这场惨无人道的侵略中,我们的同胞的生命被无情践踏,日军为防止疾病传播,便将感染疾病的劳工焚烧处理,甚至将在劳动过程中断手断腿的劳工活活杀害。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四万万同胞遭受毫无人性的对待,这段沉痛的历史我们绝不能忘。

历史无声,照片有言,它忠实记录下走过的足迹,也给未来的发展以启示。这些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碎片,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它们提醒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源于无数先烈的牺牲与奋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更应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