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龙江红迹实践团来到鸡西市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一位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栾昆阳同志深沉而专业的讲解下,实践团师生开启了一段震撼心灵的历史寻访之旅,深刻感悟民族记忆,铸牢青春信念。
图为实践团与退伍军人栾昆阳合影
凝望铁证:聆听历史深处的回响
在历史档案展区,讲解员栾昆阳同志为实践团细致解读日军遗留的原始文件。他指着泛黄的作战地图上标注的“特别作业区”,声音凝重地说:“这些标注背后,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伤痛。”退伍老兵特有的铿锵语调,让每一个历史细节都显得格外震撼。
(图为实践团在聆听退伍军人的讲解)
历史记忆:苦难与真相的重量
在“万人坑”与炼人炉展区,实践团成员凝望遇难者遗骸和锈迹斑斑的焚尸装置,气氛庄重肃穆。讲解员栾昆阳同志指出:“这些矿工兄弟,连最基本的尊严都被剥夺了。”队员们看到展板上发掘现场的照片中,层层叠叠的尸骨令人震撼。最新展出的骨灰堆积层考古发现,以及炼人炉内壁清晰的焦黑痕迹,都以无声却震耳欲聋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生命被批量抹去的惨痛历史。展柜中陈列的焚烧工具与矿工们曾经使用过的简陋器具形成强烈对比,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和平的珍贵。
(图为收集的遇难者骨灰)
(图为炼人炉残骸)
承载记忆:实践团感悟幸存者笔下的历史
在幸存者证言展区,一幅幅根据幸存者回忆绘制的彩粉画深深吸引了实践团成员的视线。画面中矿工们使用的简陋工具、佝偻的身躯以及焚尸炉上空笼罩的黑烟,都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再现了那段历史。展墙上幸存者的证言与这些视觉作品相互印证,让实践团成员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立体而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和平的珍贵与责任。
(图为幸存者所作的彩粉画)
青春誓言:铭记历史担当使命
讲解员栾昆阳同志的讲解犹如一座桥梁,让历史的真相跨越时空,深深烙印在每个队员心中。今后,实践团必将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记忆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