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下午,由文法学院主办的“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框架、难点与前瞻”学术讲座在文法学院201-6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农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杨东霞教授作题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框架、难点与前瞻》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代表3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朱文玉院长主持。
杨东霞教授针对当前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指出制度供给与实践需求的动态衔接张力、法律体系的体系化不足、农业农村法学理论自主性薄弱是三大核心挑战。她结合农地三权分置、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农产品流通等典型案例,剖析了我国农业农村领域的制度创新特色与实践困境,强调西方法律话语体系难以完全适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呼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法治自主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
为此,杨东霞教授提出了四项关键举措:一是夯实农业农村法学基础,创新研究方法论,推动交叉学科融合;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推进耕地保护、农业保险、肥料管理、智慧农业数据安全等专项法规制定修订;三是完善法律体系化建设,强化立法解释与执法解释,推广实验性立法;四是搭建学术共同体与智库平台,加强案例指导与复合性人才培养。她特别肯定了东北林业大学在环境资源法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建议学院立足东北地域特色,聚焦涉外农业合作、订单农业规范、种质资源共享等重点方向,打造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与人才培养高地。
整场讲座内容扎实、语言生动,赢得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互动交流环节中,师生踊跃提问,现场讨论气氛浓厚。与会师生围绕了生态环境法与农业法的协同衔接、农村生态红线划定中的农户权益保障、农业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杨东霞主任结合欧盟护农政策、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等实例,逐一回应,并提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可行性的思路建议,引发了现场师生的思考。
讲座结束后,朱文玉院长进行了总结,她表示,杨东霞教授的讲座不仅系统呈现了我国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与发展方向,更精准指明了学术研究与实践服务的结合点。未来,学院将持续加强与农业农村法治领域专家学者的合作,立足学科优势,深耕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与法治保障。